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8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刘文安丨纸鸢词

  纸鸢词

  密州的春风总裹着沙砾,刮在脸上像细针扎。侯蒙把冻裂的手指往袖管里缩了缩,青布长衫的肘部磨出个洞,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棉絮。这是他第七次来州学参加科举预备试,院墙上的爬山虎刚抽出嫩芽,和他二十年前第一次来这时一模一样,只是他的鬓角,早已爬满了霜。
  “看,那不是侯矮子吗?”穿锦袍的富家子弟搂着书童,折扇指着侯蒙的背影,“三十岁考童生,四十岁还没中秀才,怕是要把棺材板抬进考场了。”周围的笑声像冰雹砸下来,侯蒙却像没听见,只顾着用枯树枝在地上默写《论语》,笔尖似的枝条在泥地里划出深深的痕,把那些嘲讽都埋进了土里。
  密州城的人都认得侯蒙。五尺出头的身量,背有点驼,脸膛被风沙吹得黝黑,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浸在砚台里的墨石。他在街角摆过字画摊,替人写过家书,赚来的钱全买了圣贤书,夜里就着城隍庙的长明灯苦读,庙祝说常看见他的影子被灯光拉得老长,像株倔强的豆芽菜。
  那年寒食节,州学的后生们放纸鸢取乐。有人突发奇想,找了张糙纸,照着侯蒙的模样画了个小人:头戴方巾,身穿破袍,背上还画了个“落第”的木牌。几个半大孩子举着纸鸢在街心奔跑,线绳一牵,那丑态百出的纸鸢竟晃晃悠悠飞了起来,引得路人拍手哄笑。
  “侯先生,你的风筝飞上天啦!”有顽童朝着正在墙根看书的侯蒙喊。他抬起头时,纸鸢正掠过头顶的柳梢,破袍的纸角被风吹得哗哗响,像在对他鞠躬。周围的笑声更响了,连卖糖葫芦的老汉都放下担子,指着纸鸢打趣:“侯相公这是要先上青云探探路?”
  侯蒙却突然笑了,笑声洪亮得压过了风声。他从怀里摸出支秃笔,又撕下书册的衬页,走到放风筝的后生面前:“笔墨借我一用。”孩子们愣着没动,他已接过笔,就着卖油郎的油布,在那张糙纸上挥毫泼墨。笔尖在纸上游走,带起的风竟让纸鸢的线绳微微颤动,仿佛也在期待着什么。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侯蒙念一句,写一句,墨汁在糙纸上晕开,竟透出些温润的光。有个落魄的老秀才凑过来,看见“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时,突然按住他的手腕:“好句!这是《临江仙》的调,先生好才情!”侯蒙只是笑笑,继续写下阕,写到“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时,笔锋陡然加重,墨点溅在纸上,像颗即将破土的种子。
  纸鸢带着新词重新升空时,风向突然转了。原本歪歪扭扭的风筝,此刻竟飞得又高又稳,破袍的纸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引得全城人都仰着脖子看。有个算命先生掐着手指惊呼:“此乃飞升之象!侯先生要时来运转了!”侯蒙却已转身离开,背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瘦小,却挺得笔直,像支蓄势待发的箭。
  那晚侯蒙在城隍庙默写那首词,烛火突然“噼啪”爆响,把“碧霄中”三个字照得透亮。庙祝端来的糙米饭,他竟吃出了些甘甜,仿佛有股力气从脚底升起,顺着脊梁直冲天灵盖。他想起二十年前父亲临终前的话:“蒙儿,学问在肚里,迟早会发光的,就像埋在土里的金子,挖出来时更亮。”
  第七次参加乡试那年,侯蒙已经五十四岁。进考场时,守门的差役差点把他当成送水的杂役,直到他掏出准考证,上面的名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依然透着股执拗。三场考试下来,他的砚台磨掉了一角,手指被毛笔染得乌黑,交卷时,主考官看见他试卷上的字迹,风骨遒劲,竟与当年纸鸢上的《临江仙》如出一辙。
  放榜那天,侯蒙挤在人群后,踮着脚也看不见榜单最上方。有个认识他的小吏突然高喊:“侯蒙!中了!第七名!”他愣在原地,看着周围的人纷纷转头,那些曾经嘲讽的眼神,此刻都变成了惊叹。有人想起那纸鸢上的词,喃喃道:“真是应了‘一举入高空’啊。”
  三年后,侯蒙在京城殿试中再次高中,被授予官职。赴任那天,密州的乡绅们来送行,有人特意扎了只新纸鸢,上面画着他身穿官袍的模样,在码头放飞时,风筝线突然断了,纸鸢乘着东南风,竟一直飞向了京城的方向。
  官至执政时,侯蒙偶尔会拿出那首《临江仙》的拓片。纸页已经泛黄,上面的墨迹却依旧鲜活,像刚写就的一般。他常对同僚说:“人生如纸鸢,总有被人牵引的时候,但若心怀青云志,风总会来的。”有次密州送来新茶,茶包上印着当地的风光,他看见画里的城隍庙上空,飘着一只小小的纸鸢,线绳一直连到云端,像在书写着什么。
  密州人后来在州学旁建了座“纸鸢亭”,亭柱上刻着侯蒙的《临江仙》。每逢科举时节,总有落第的书生来此独坐,看着孩子们放飞的纸鸢,想起那个曾被画在风筝上的矮个子书生,心里便多了些底气。有个老秀才说,在风大的日子,能听见亭子里传出吟诵声,字正腔圆,像极了侯蒙当年在街头写下那首词时的语调,带着风沙的粗粝,也带着直上云霄的豪情。
  而那只最早画着侯蒙模样的纸鸢,据说被一个老书童收了起来,后来在战乱中遗失。有人说它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每到科举放榜夜,就会格外明亮;也有人说,它飞回了密州,变成了州学墙角的一株爬山虎,每年春天都努力向上攀援,把影子投在院墙上,像一行正在书写的诗句,诉说着那个关于等待与飞翔的故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