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流区支前担架队
马元起
一九四七年古历六月六日,入侵临朐县城的国民党第八军,被我人民解放军包围了起来。
南流区委进行紧急支前动员,连夜组织了一支由五百人参加的百副常备担架队(每副担架由五人组成,其中一人负责炊事工怍),在朱位乡胡梅涧村待命出发。这些担架队员都是从各村翻身农民中挑选出来的,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我当时正在南流区中心学校任教员(校址在朱位村后油坊)。是日我刚上完音乐课,区委通讯员小张就跑来找我,说区委负责同志叫我急速到胡梅涧村接受紧急任务。我跟校长崔端甫说了一声,立即同小张赶往胡梅涧村。这时区委负责人刘旭东同志早已在村头迎候,见面后他边握着我的手边说:“顽八军已攻占了县城。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翻身果实,区委决定派朱位乡民兵联防队长马昭雁同志担任支前队长,你担任副队长,负责民工生活。”说罢就将部队发来的一大包袱粮票、菜金交给了我,并语重心长地嘱咐道:“这是对你的信任和考验,希望你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我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紧接着我随刘旭东到村里和马昭雁同志取得了联系,这时担架队就向着集合地点岩头村出发了。我们是从西朱村渡过弥河的,在未渡河时,有三架敌机在上空盘旋,为避开敌机,队伍就地疏散,进入青纱帐中。渡过弥河,直奔傅家李召村方向。下午二时左右,我们担架队到达了目的地——岩头村。这里是二纵五师驻地,村内设有一个包扎所。与我们接头的是该师师部作战参谋邱同志。我们住下后,首先要解决粮食和柴草问题。但这个村的群众已有组织地转移了,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困难。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的耳朵有些聋,我们反复向他说明来意后,他将我们带到了村储粮所在地,但门口上了锁,并贴了封条。我们设法进去后,见室内存有大量小麦,但作了封存。按每个民工暂领十斤小麦以及相应的柴草,指定专人过了称,并留下粮食和柴草收到条以及粮票、现金。虽然没有村干部在场,但我们的手续还是完备的。
晚饭后,在村政府一个大院子里召开全体担架队员大会,邱参谋进行战斗动员。他声音宏亮,讲话铿锵有力,阐述了我军歼敌的决心,提醒我们在战斗中应注意的问题。当夜幕降临时,红色信号弹从城东飞向天空,刹那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天空中交织成一片火网,激烈的战斗开始了!首批三十副担架立即开赴前线。只见我们的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冲上去。这种不怕流血牺牲,与敌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每个担架队员。我亲眼看到一个排长身上多处负伤,但拒不上担架,坚持步行,把担架让给其他伤员,我只好一人扶他走下火线。担架队员们虽然是初次到火线抢运伤员,但大家同仇敌忾,怀着对子弟兵的热爱,做到了伤员随到随运,快运轻放,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前线包扎所设在城西南很近的一个村子里。当我们将伤员运下火线向西送一段路程后,就由其他民工接替我们。连日来,天气很不好,真可谓是“大打大下,小打小下,不打不下。”天黑路滑,伤员又多,大家互相告诫既要快走又不要滑倒,宁愿自己跌成一身泥巴,也不让伤员摔着。整整苦战了一夜,当我们赶回驻地时,天已大亮。白天敌机经常进行狂轰滥炸。记得有一天我们正在做饭,屋内闷热的喘不过气来,有的民工到院子里透口气,被敌人的重型轰炸机发现了,就用机关枪向民工扫射,把墙壁打得弹痕累累,接着就向村子投下了重型炸弹,幸亏落在了村东的田野里,只是炸了一个大坑。
敌人的暴行把担架队员们的肺都气炸了,大家更加积极地为前线服务。除了火线抢运伤员外,有空还主动地帮包扎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亲眼看到我们年青的战士,为了解放临朐城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们将烈士的遗体埋葬时,大家都落下了万分悲痛的眼泪,复仇的火焰在担架队员们的胸中燃烧。我们忘记了疲劳,不分昼夜地抢运伤员,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从而赢得了五师党委的表彰。邱参谋向全体队员宣布:师党委已决定为此次参战的担架队荣记集体功。虽然由于形势的发展而没有举行庆功大会,但给予我们的崇高荣誉,激励着每个担架队员的心。
战斗进行到第七夜,邱参谋找马昭雁和我去开会。他代表师党委表扬了全体担架队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告知我们部队已完成任务,下半夜就要撤出阵地。指名马昭雁同志带领五十副担架,往北送部队一程,其余五十副担架,由我带回区委待命。我按照邱参谋的指示,回家的第二天就随区委转移到了沂源县,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转自临朐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