鄌郚青上村大练钢铁
鹿萍
讲述人:青上村 鹿俊山 1941年生人 79岁
1951年斗争地主,分地。几户相互帮助种地,这是互助组,以后是初级社、高级社,接着是人民公社,成了大集体,树、土地、牲畜,所有的个人财产全部归公,学习苏联老大哥走集体农庄道路,当时有两大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侵略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58年大炼钢铁。“吃食堂”也开始了,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都交了公,一心一意干活,有的去炼铁,有的跟随青上铜矿的技术员找矿,这年我十七岁,跟随勘探队干零活,这年,山东第一勘探队向昌乐县要四十名勘探员,我优先报了名。
58年,我还没去勘探队以前,跟着大队集体干活,那一年的收成很好,地瓜、玉米、花生都长得很好很大,为了配合“大跃进”出的快、干的快的口号,把地瓜埋在地头上,又没防护措施,天一冷就冻了,到第二年春,化冻就烂了。
去马驹岭背果子,都晒的干干的,手一抓,刷啦啦,掉了不少,也不拾起来,踩在脚下,嘎嘣嘎嘣响,也没捡的,因为家里没锅没灶,拾回家也没用。在坡里干活,食堂里把饭送到地头。
大炼钢铁、吃食堂,以集体为家,挣工分分粮食,按“人七劳三”的标准,孩子也分一个大人的,可吃不了,大人还不够吃,就吃孩子的份,于是“炕头上开荒”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还有一个“天下一个集”。说的是天下赶集都是统一的一天。约束你在集体干活,让你没机会投机倒把,有事就请假,十八岁就是整劳力,老婆孩子外出就要请假。
有段时间,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搞演练。制造紧张气氛,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半夜里,村干部挨家叫门,让赶快跑,蒋介石快到了,大人孩子跑的跑,躲得躲,能拿的东西拿着,能穿的衣服都穿上,有的老人把准备的寿衣也穿上,因为套了好几件,胳膊、腿打不了弯,鼓雍鼓雍跑不动。第二天,再回来。以后就不让回家,在坡里铺上玉米秸睡觉,这样跑起来方便、快。这样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大炼钢铁的时候,还出了一位先进人物:离青上村八里路的冯家沟,有个冯姑娘,结婚的那天,头发梳好了,新衣服也换上了,刚等着新郎官用花轿来抬,三等两等不来,等着看喜事的伙伴们等不及了,怕耽搁了当天的工作,就去炼铁的工地,有人看到新郎官张伟在炼铁忙的满头大汗,就在一边嘀咕:今天不是他结婚的日子吗?怎么他还在这里?
张伟听到了这话,才猛然想起今天自己结婚!赶紧跑回家,雇花轿是来不及了,就牵了一头驴,去接新娘子。到了新娘家,让丈母娘“请”出来了。直到第二天,抬了花轿,才把新娘娶到家。一心炼钢铁,忘了娶娇娘,一时成为佳话,传到记者耳朵里,上了报纸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