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支旗杆底三层车门里
潍城区城隍庙街的北边还有一条东西街,叫金巷子。在金巷子街西段路北曾竖有八支旗杆(院内还有两只)俗称八支旗杆底。指的是清朝嘉庆进士陈凤翰的老宅院。根据清朝的惯例,具备拔贡以上功名的人,可在家中竖有旗杆一支。而嘉庆进士陈凤翰的三四代人中先后有十人出身科甲。据说家中有两块牌匾“祖孙父子兄弟科甲”,“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科甲”。金巷子是陈宅的前门,他的后门坐落在北马道,俗称“三层车门里”。那时大户人家运粮、运草、菜蔬等物要走后门,自家有马车,平时停放在车门里。一般人家有一层车门,而陈宅则是三层车门。当时的潍县城,说起陈凤翰那也是数一数二显摆的主。
陈宅前门的风光,我不曾眼见,不敢妄谈。我是在北马道“三层车门里”出生的,清楚地记得大门口两边的拴马石被磨得铮眀,进了第一层车门先看到是影壁墙,向左手一拐,前面三四十米是一层车门,再直行三四十米,又是一层车门。车门之间东西向都有好几进四合院。四合院有门楼,门楼前有一对精致的石鼓,与门楼正对的是正房,潍坊那儿叫“台屋“,台屋前面有明柱,黑漆大门、木制窗棂、方砖铺地。青砖砌缝,白灰抹墙,房檐上有螭吻之类的砖饰物。六级台阶及台阶两旁斜面都是青石铺的。儿时就在上面打滑梯(潍坊人叫打滑擦)。那房子住起来可真是冬暖夏凉。
后来陈家败落,前门“八支旗杆底”变成了“谭家场子”;而后门“三层车门里”则出了两个名人。一位是潍坊市书法界泰斗、潍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海书画研究院的陈衍绪老先生;一位是旅居美国,誉为指画第一人,现为美国东西方艺术学会会长的李冰奇先生。
再后来随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上世纪八十年代拆迁改造。这处老宅院早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