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27 15:05
鄌郚史志总编

民国时期潍县私立学校档案

  民国时期潍县私立学校档案
  形成年代:1925年—1946年
  保存单位:潍坊市档案馆
  内容及评价:
  民国时期潍县(今潍坊市)私立学校蓬勃发展,为普及当时潍县民众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潍坊市档案馆保存的潍县私立学校档案主要有潍县丁氏继志小学档案、郭氏学校档案、陈氏学校档案。这些档案对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潍县私立学校历史以及老潍县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潍县丁氏继志小学档案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丁星甫创办了潍县丁氏继志高等小学堂,是潍县最早私立小学。民国十二年(1923年)春,依据当时新学制改革方案,添设初级班,改名为"丁氏私立继志小学",以后不断投入资金,扩大发展,民国十九年(1930年)奉令改称为"潍县私立丁氏继志小学",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办学优异,省教育厅发文批准立案。
  馆藏潍县丁氏继志小学档案主要是《潍县私立丁氏继志小学四十周年纪念刊》,该刊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学校创办四十年之际出版的。书中详细记载了该校的校舍图、组织沿革、创办人传略、办学批准令、学校章程、毕业生名册、校董事会、教员一览表、校务琐记等。其中学校章程又详细记录了学校总纲、校董事会职责、班级设置及管理、经费开支、课程设置、训育理念、设施设备、成绩考查、学期学年及休假、入学及毕业、在校费用、教职员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充分显示了丁氏继志小学当时办学之严谨,管理之规范。现存的《潍县私立丁氏继志小学四十周年纪念刊》档案,对了解潍县私立丁氏继志小学和研究潍坊的文化教育将起到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作用。
  (二)郭氏学校档案
  潍县郭氏学校成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初名为郭氏公立二等小学堂,地址在潍县城内四牌坊街路南。是年冬改名为郭氏私立二等小学堂,郭虞琴为堂长;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为郭氏私立初等高等小学校,郭蓉汀任校长;民国七年(1918年)校舍迁移于郭宅街路南,改名为郭氏私立国民并设高等小学校,校园扩大;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名郭氏私立小学校改行新学制取消北校。
  现存馆藏的潍县郭氏学校档案有《郭氏学校十五年概况》、《潍县私立郭氏励新小学同学会三周年纪念刊》以及当时的合影留念照片等。其中《郭氏学校十五年概况》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版的,校长郭葆曾作序,书中详细记录了该校校训、校舍平面图、组织沿革史、办学行事规程以及十五周年纪念志盛等。其中《行事规程》中又详细记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学科设置,教职员职责,入学、在学、退学及毕业规定,学生奖惩,教员、教室、运动场、朝会等各项规则,可见当时办学之规范严谨。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郭氏学校先后有十八个班三百多学生毕业,为了加强日后同学团结,创办了《潍县私立郭氏励新小学同学会三周年纪念刊》。该刊征集了毕业同学的作品、历年毕(肄)业同学录,并留存了当时的合影照片。这些档案及其珍贵,充分展示了当时郭氏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之规范严谨,为人们了解郭氏私立学校历史和研究潍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三)陈氏学校档案
  民国十年(1921年),陈启之在潍县城内松园子街家中创办陈氏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年)二月成立陈氏私立国民学校并设高等小学校,设立学校董事会。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行新制,校名更为陈氏私立小学校,举办学生自治会。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直鲁军第三军来到潍县,分别住在各学校,该校被占用,学校仍坚持借房办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学校更名为第一学区私立陈氏小学,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立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学校创办童子军团,成立一中队,分五小队,共有团员45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学校更校名为私立陈氏启幼小学。
  馆藏的陈氏学校档案主要是《私立陈氏启幼小学同学会年刊》(创刊号),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创刊,该同学会年刊记录了私立陈氏启幼小学历年概况、校舍图、校训歌、同学录、发刊辞、同学绘画撰文作品等;又有年会成立始末,年会组织简章、报告、决议事项、收支款项等事项。当时国民党陆军第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陆军第八十一师军需处长张绍骞、潍县县长历文礼、潍县教育督学商会会长等军政社会各界政要名流都为《私立陈氏启幼小学同学会年刊》题词祝贺,彰显了对《私立陈氏启幼小学同学会年刊》创办的重视和当时陈氏学校办学地位。这份档案对了解陈氏私立学校和研究潍坊(潍县)民国时期的教育、历史文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