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必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善良、文雅有味道的人,一个对生活有更多思考和体验的人,一个有良知有警醒有责任的人。写作,能自我愉悦,也能愉悦他人,更能让世界变得灵性和丰富。
【昌乐作家专栏】
文学专栏定制:sinoat@163.com
|
画里话外谱写璀璨人生
作者:马进
欣闻郝雨东先生新著《画里话外》付梓发行,怀着深切敬意,带着喜悦心情,拜读了这部新作。深感该书自然景观全面,人文资料丰厚,是一部足迹踏遍华夏大地和异国他乡的游记著作,也是一部难得的旅游指南。尤其书中穿插了大量精美的彩色图片,充分展现了祖国壮美山河及世界名胜的风韵与魅力,使其画里话外,图文并茂。这些虽是郝老个人珍存,但阅后让我们不出家门,也能收获知识,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领略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元性文化。它既是资料书,又是文学书,是知识书,也是励志书。可谓笔笔情韵,字字心血,可品可悟,可喜可贺,读后深受感动和启迪。
对郝老我一向很是敬重,感到他退居领导岗位后,不图功利,淡泊明志,退而不休,尽献余热,笔墨丹青,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又为昌乐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昌乐文坛一位可敬可佩的长者。对此,我作为一个文学作者,与郝老也有了诸多的共同语言,对他的事业匠心和创作精神,更是感佩之至。正如著名作家李存修在序言中,对郝老厚积薄发造就的“大器晚成”,认为是“夕阳无限好”下产生的老树新葩,是迷茫困惑的中老年人的表率,是对憧憬未来的青少年人的启发。
由《画里话外》新作联想到他的第一部著作《好雨东来》,我曾撰写过一篇读后感。认为那不仅是一部郝老人生阅历的成长史、创业史,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史。至今还能感受到该书真实记载了一个基层领导者40余年艰辛奋斗的足印和思想轨迹,通篇充满着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涌动着感情的力量,蕴含着人生的况味和哲理,让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由《好雨东来》又联想到他第二部著作《故乡情怀》。郝老以满怀一腔赤子之心的家国情怀,多次回到养育过他的家乡,走村串户,实地采访,为故乡石家埠创作了一部闪烁着艺术光彩的文学作品,将故乡百年沧桑岁月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民面前。不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史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读郝老的书,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提升,是对历史的再回顾,是对人生的一种再体验。在通读回味三部著作的同时,我脑海中也不断思索一个问题,一位耄耋老者在短短几年内,一字一句地完成三部大作,究竟是靠什么核心因素完成的,我们应该从郝老身上学习到什么呢?
学习郝老处处留心,勤奋求知,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精神。由于同住一个小区,经常见面交谈的机会很多。在多年的交往相处中,我觉得郝老平易近人,从不以领导自居,不以得失萦心,不为浮沉顾盼,总是怀有一颗平常心,和周围老同志们融洽相处,亲密无间,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更可贵的是郝老退而不闲,处处留心求学问,勤奋求知不懈怠,在他思想深处,仍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社会进步,关注民生心声,关注国家各项发展。笔者亲见他经常将国内外发生的有关大事要闻认真记录下来,不光自己学习,还经常写成文字在我们老同志中传阅。笔者至今保存着他亲笔书写的多篇有关信息资料,着实令我感动。我想正是由于郝老这种勤奋求知的治学精神,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
学习郝老踏石留印、矢志不移的坚毅精神。阅读《画里话外》,让我深切感受到郝老有着自己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己的理想一旦确定,哪怕困难再多,也决不半途而废,总是以踏石留印的恒心,砥砺前行的毅力,矢志不移地去实现它。这在本书《跟着霞客游非洲》的篇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非洲之旅无疑是一次挑战生命极限的探险之旅,充满艰辛和风险。在20多天的行旅中,他跟随旅行团观光探访40多处,穿越三个国家,天上坐飞机10余次,加之乘船数万里,徒步沙漠草原,海陆空相加计四万公里,等于绕地球一周。作为年高八旬的郝老竟完成了此次壮行。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用生命去挑战一次旅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郝老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励志人生的精神,实在令人叹服和敬佩。也正是这次非洲之旅,把异国鲜为人知的风土人情和古文化奉献给大家,成为《画里话外》浓墨重彩的篇章,增添了本书厚重的分量。
学习郝老退而不休献余热,笔墨丹青写人生的奉献精神。通读三部著作,让我领悟到一个人一生大体由三部分组成:思考过去,实践现实,追求未来。思考过去,是以往鉴今;实践现实,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未来,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回顾郝老的经历,正是沿着思考过去,实践现实,追求未来的人生轨迹,一路走来,即到晚年,也是不忘初心,勇往前行,总以矍铄的精神,饱满的热忱,积极的心态,充实着晚年生活。他不图回报,一心耕耘,把时间精力用在著书立说上。五年时间竟完成三部著作,展示了年轻人都很难企及的一番文化创举,也是少有人能够实现的境界与愿望。郝老用博大无私的奉献精神,做到了老有所为,使有限生命活出有价值的人生,实在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总之,通读《画里话外》受益颇多。此刻想起古代先贤的两句名言诗句,我想也许是对郝老和他的新作最好的诠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