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必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善良、文雅有味道的人,一个对生活有更多思考和体验的人,一个有良知有警醒有责任的人。写作,能自我愉悦,也能愉悦他人,更能让世界变得灵性和丰富。
【昌乐作家专栏】
文学专栏定制:sinoat@163.com
|
记峡山庙会
作者:白龙刚
峡山,平地隆起的一座赭色死火山。不高,也不雄峻。自正南北望,线条平缓,无甚稀奇;自西东望,类似于绝大多数死火山一般的造型,更无特色;唯有从东北方向西南方望峡山,倒有一些成岭成峰的姿容。整座山没有葱郁的植被覆盖,更无参天古木。仅于山阴处零零散散分布一些松树。整座山上无泉水、无瀑布、无山谷。如此一座贫瘠之山概不会有修仙炼道之人也。
然,山不在高。峡山,在这方圆百里却是当之无愧的名山圣山。物以稀为贵,赋予峡山神韵的非是神或仙,恰是这方水土上生息不倦的百姓,如同这山一般率直坦荡的耕种人。
曾经立于峡山之巅极目四望,山周围井田密布,阡陌纵横。平原上聚集的红瓦白墙,是恬静的农家村落。祖祖辈辈乐耕于此,在这沃土上种粮种菜种果,用勤苦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设计着自己质朴的向往,延伸着自己甜美的希望。以农为生的人最期盼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峡山就成了左近百姓敬天祈福的神山。
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峡山已是这方百姓祈愿寄托的圣地。求雨的、求子的、求安康得、求买卖兴隆的纷纷汇集峡山。香火繁盛,渐成一个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峡山庙会空前盛大。远远近近的香客游人从各处涌来,让日常清静的峡山一下子拥挤热闹起来。早些年,自行车要摆放好几里地。近几年私家车多了,逢正月十五,不留意闯进峡山庙会的人潮车流中,任凭你车喇叭再响亮再悦耳动听也只能耐着性子一点点挪移。
届时,商贩们不失时机,把摊点自山上开始呈辐射状逶迤蔓延之山脚各处。山下东北宽阔处更是成一集市。
这日的峡山真正堪称香火鼎盛,异彩纷呈。峡山周围香烟升腾缭绕。总有一些年长的婆婆虔诚的跪伏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作说唱样地诵经。有一些还愿的香客,还要燃放鞭炮以作答谢。于是噼噼啪啪的炸响,此起彼伏,空气中就增添了火药特有的香味。商贩们不遗余力的吆喝买卖声突显于嘈杂的人群。不过今日的叫卖不同于日常的集贸市场。庙会上卖的、买的尽是吃喝玩乐的“奢侈品”。各种风味小吃,在煎炸烧烤和摊主热情的招呼声里挑逗着人的味蕾。也许,这些小吃与日常的口味未有多少迥异,但在此种氛围里不由人不动了“要吃”的心思。
逛庙会,“购买”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走、是看、是挤、是听。要的就是这气氛。走嘛,当然是沿着既定的路线走,边走边看。看人潮两侧摆放的各种手工艺品。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泥塑彩绘泥老虎、泥人、泥猴子爬杆等等今日可大饱眼福。尽管看热闹的人要比买的人多很多,制作者依然兴致饱满的做着演示:泥老虎,握住头和尾部,一按就会呜呜的叫;小丑样的泥人,握住腿脚,一摇就能咯咯地笑。神器,只在安置在腹内的一枚小小的哨子。小孩子们看了,不达目地是绝不罢休的。连大人见了尚且喜欢,何况小孩子。而那手艺人所忙活的也并非是一定要做买卖,只是在向世人展示这是一种传统手艺而已。
人潮涌动,其声音之大、之乱、之杂可想而知。杂乱中时不时会传出丝竹的悠扬,定是卖笛子、二胡的人在演奏。这里的人特挤,往往要把卖乐器的围个水泄不通,卖的人人也不管别人买不买,倒是演奏地更加起劲。只当是私人演奏会了。
另一处人堆里又起了唱腔。别以为是听了这边的演奏才唱起来的,挤过去看时,竟是一小小乐团。吹拉弹唱俱全。其实,这样的剧团是临时、自愿、自主组建的。年复一年的峡山庙会,让南南北北的人走到一起,本来大家还不认识,只是这乐器一响,会拉的就找会拉的,能吹的就聚会吹的,大家切磋一阵,再唱两嗓子,不拘什么规格,茂腔来一段,吕剧来一段,京剧也能调调嗓,大不见的流行歌也混搭进来,唱一阵笑一阵。不图名不图利,只为赶庙会,只为一乐。像这样的剧团,走不多远就会遇到一个。唱的过了瘾,看的也缓缓散去。再去别处逛逛。山东面一定会有锣鼓喧天的大秧歌。
游游逛逛,不觉间往往已过晌午。山,还没来得及登呢。可是不能再去登了。因为,这一天与山上一样忙碌的还有山下村里的农家院。游人奔着峡山庙会而来,午间就要投奔到亲友门上,在那里享用一顿盛宴。住在山下的人尊重这一传统:正月十五早饭过后,就开始打扫庭院,洗刷茶具餐具,作真挚的待客准备。倘若哪一家在这一天没有客人造访,那定是一件极不爽心的事了。所以午饭时候,主人家就会站到门前张望迎接。至于谁来,到不确定。往年来的,基本不变,至于偶尔多一两个同游者,主人家一样盛情款待。来客愈多,人气越旺,庄稼人都信这个理。只不过厨房里就要平添一番意料之外的忙乱。现在好了,有多少人要来只须打个电话就可搞定。
及至酒足饭饱,话也讲得没有多少词藻了,主与客各自飘飘然几许醉意,宴席该散了,日已西斜,主人送客,大家各道珍重并相约明年再来。沸腾的峡山渐归平静。
正月十五的峡山庙会是峡山周围一方水土的狂欢节,他涉及安丘、昌邑、高密、诸城等周围数县市。近年来,在不断建设完善下峡山的名气愈发远扬。如今的峡山已不单是一座山的名字,他是一处风景区的名字,更是一座新兴城市的名字,是这方水土的名片。更多更远的游人募峡山之名而来,平日里也有相当的游客来到峡山。若逢国庆节和重阳节,游人一样是接踵连袂,不输上元庙会。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现代文明已不可阻挡的融入峡山这块历史厚重的热土。山的周围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新城正在崛起,祖辈靠农耕度日的农人们
渐渐触及到了城市的元素,正在实现着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生活。可以畅想——在林立的城市群中,我们的峡山和我们的峡山庙会一定会在现代文明与传统纹地交融中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白龙刚,男,生于1981年6月20日,峡山区王家庄街办闫家西邵村人,峡山区作协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