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3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刘文安丨李世勇与英轩实业的崛起之路

  勇立潮头开新局——李世勇与英轩实业的传奇崛起之路
  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弄潮儿以无畏的勇气与卓越的智慧,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李世勇,这位从县委机关走出的创业者,在山东潍坊昌乐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以“追求卓越,自强不息”为信念,带领英轩实业从一间简陋的小厂,历经风雨洗礼,成长为全球柠檬酸产业的领军者。他的创业历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蓬勃发展的缩影,为无数后来者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一、破茧而出:在时代浪潮中开启创业征程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变革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彼时,李世勇在县委机关拥有一份安稳且令人羡慕的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规律的工作内容,在他人眼中已然是理想的人生归宿。然而,命运的齿轮在他跟随领导考察企业的过程中悄然转动,那些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他内心深处对商业世界的向往与激情。
  1996年,注定是李世勇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反复的论证,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投身商海。这一决定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引发了强烈的震动。家人的担忧、同事的不解、社会舆论的质疑,如潮水般向他涌来。“机关工作稳定,待遇优厚,何必去冒风险?”这样的劝阻声不绝于耳。但李世勇目光如炬,他坚信民营经济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而自己不愿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掷地有声地说道:“人生就像一场冒险,只有勇敢踏出舒适区,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创业初期的艰难超乎想象。李世勇租赁了平原镇的简陋厂房,创办了昌乐汇源酒厂。那时的酒厂,宛如风雨中的一叶扁舟,仅有十几名工人,设备陈旧落后,生产工艺原始,水、电供应也时常出现问题。面对重重困难,李世勇没有丝毫退缩。他身先士卒,白天与工人一起在车间里摸爬滚打,调试设备、研究工艺;夜晚则挑灯夜战,学习商业知识、分析市场动态。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对行业的执着热爱,带领团队在困境中艰难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驱动:在转型升级中铸就产业辉煌
  1997年,李世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将酒厂迁至县城西侧,并注册成立潍坊汇源实业有限公司。这一举措,标志着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初期的公司仅生产酒精一种产品,年生产能力仅5000吨,规模小、竞争力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李世勇深知,若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转型升级,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他开始频繁奔波于全国各地,深入考察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研究市场发展趋势。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他敏锐地发现酒精和柠檬酸市场潜力巨大。酒精作为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多个领域;柠檬酸则在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酸味剂和添加剂。于是,他果断决定加大对这两个领域的投入。
  从1997年到2001年的五年间,李世勇先后投资6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他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他常常废寝忘食,一心扑在项目上。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年生产酒精能力提升至1.5万吨,柠檬酸产量也达到5000吨。此后,企业持续加大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到2005年,公司已具备年生产食用酒精5万吨、柠檬酸6万吨的强大产能。
  2006年,李世勇再次展现出非凡的魄力,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的柠檬酸生产线。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他组建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多次前往国外考察先进设备和技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几乎每天都坚守在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英轩实业也因此成为亚洲檬酸生产基地之一。其产品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强大的产能,远销亚、欧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李世勇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他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英轩实业先后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每年,公司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在发酵技术、分离提纯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精细管理:在精益求精中打造品质标杆
  李世勇常说:“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英轩实业的管理中,他将这句话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流程,犹如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确保企业高效运转。
  在财务管理方面,他强化成本和费用核算,严格控制各项开支。采用“成本倒推法”,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成本责任。同时,建立“模拟市场的内部核算机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市场化的竞争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成本指标定额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和晋升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原材料采购环节,李世勇坚持“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原则。他组建了专业的采购团队,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评估。通过“比质、比价、货比三家”,从源头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公司与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例如,在收购瓜干时,为了避免沙子影响生产,公司改进收购方式,增加筛选环节,并适当提高收购价格,既保证了原材料质量,又维护了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对于生产酒精所需的煤炭,公司直接与产煤企业联系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确保煤炭质量稳定。这种严谨的采购态度,为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质量管理上,李世勇更是将其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建立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设立了专业的检测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能够对产品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对每一道工序都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在生产现场,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使得英轩实业的产品商检检验批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赖和良好口碑。“英轩出品,必属精品”,成为了行业内的佳话。
  四、以人为本:在凝心聚力中激发人才活力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李世勇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战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英轩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在用人机制上,英轩实业打破传统的用人模式,建立了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用干部、靠本事担职务的科学选拔机制。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设立了双职业通道,即管理通道和技术通道。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都有明确的晋升标准和发展方向,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有才华,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公司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除了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外,还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并设有月度福利、节日福利、生日福利等多种福利。此外,公司还设立了工龄工资,随着工龄的增加,工龄工资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激励员工长期为公司服务。在生活福利方面,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住宿,宿舍配备空调、免费Wi-Fi、独立卫生间等设施,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福利性餐厅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菜品丰富多样,确保员工能够享受到安全、健康、美味的餐食。员工俱乐部设有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等多个功能区域,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这些贴心的福利措施,让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英轩实业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公司设立学习基金,支持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考取专业证书。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到公司开展讲座和培训,拓宽员工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注重实践锻炼,为员工提供丰富的项目实践机会,让员工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从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到专业技能,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融入企业团队。在这里,每一位员工都能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公司建立了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重奖和表彰。通过设立创新奖、优秀员工奖、团队合作奖等多种奖项,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此外,公司还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英轩实业,员工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五、绿色发展:在责任担当中践行企业使命
  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李世勇始终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他认为,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英轩实业秉持“清洁生产、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公司加大环保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余热发电项目是公司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余热回收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每年可节约大量的标准煤。中水回用项目对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膜分离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先进工艺,使废水达到生产用水标准后重新回用。目前,公司的中水回用率已达8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水排放。这些绿色举措,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更保护了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除了在企业内部推行绿色生产,李世勇还积极投身于地方生态建设和社会服务。每年冬天,当大雪降临,英轩实业都会主动承担起昌乐主要道路的除雪任务。公司迅速调配大型除雪和装卸设备,组织专业团队,第一时间奔赴各条道路,争分夺秒地开展除雪工作,确保道路畅通无阻,为居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一抹忙碌的“英轩蓝”,成为了寒冬里最温暖的风景。
  春天,万物复苏,李世勇又组织员工开展大规模植树活动,精心打造“英轩林”。多年来,“英轩林”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植树超5万棵。这些树木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此外,公司还投资开发昌乐花海,邀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种植各类花卉,建设休闲步道、观景台等设施,将其打造成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如今,昌乐花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英轩实业也从未缺席。公司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助学助残等活动。2013年,与昌乐县残联共同举行“英轩集团爱心轮椅捐赠仪式”,两次共计捐赠轮椅400辆,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便利;2019年,在希望小学举办“情系教育事业,奉献诚挚爱心”捐赠活动,捐赠学习用品3000余件,书籍2000余本,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此外,公司每年都会委托专业体检机构为员工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组织员工参加植树节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李世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六、展望未来:在砥砺前行中续写辉煌篇章
  岁月奔涌向前,奋斗永不停歇。李世勇与英轩实业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更是一曲激昂奋进的时代赞歌。从筚路蓝缕的创业初期,到如今屹立于行业之巅,李世勇用行动诠释了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用智慧谱写了企业发展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在他的引领下,英轩实业必将继续秉持 “创造美好生活” 的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绿色发展、回馈社会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相信英轩实业这颗璀璨之星,将持续散发耀眼光芒,照亮更多企业的前行之路,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磅礴力量,续写属于中国企业的壮丽传奇 !
  从创业初期的艰辛探索,到如今的辉煌成就,英轩实业在李世勇的带领下,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公司先后荣获 “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 500 强”“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发酵行业十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等众多荣誉,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
  然而,李世勇并未满足于现状。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而宏伟的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产品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围绕现有核心业务,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端食品添加剂、生物基材料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企业管理方面,李世勇将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监控和优化。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让企业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深化企业大家庭文化建设,将孝道文化、团队文化等进一步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为员工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的合作,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世勇将继续带领英轩人,以“创造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英轩实业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