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4 09:54
鄌郚史志总编

惊涛洪劫北逝海

  惊涛洪劫北逝海
  文/董敬斋
  弥河是寿光人民的母亲河。在我以往写的文章中,她是蜿蜒如带,有时扬波不惊,波光粼粼;有时冰莹玉洁,清平如镜;有时月色盈盈,流水汤汤。她的上游,群山连亘,状如青屏;她的下游,原野广袤,莽莽苍苍;她的两岸,田畴成片,房舍俨然,阡陌纵横。她用乳汁,养育了一辈辈、一代代无以计数的民众。
  就是这条远注渤海的溶溶之水,“浪险西风摇日月,波深秋雨走蛟龙。”在七夕节过后的次日,“银河之水天上来,洒落人间起灾洪。”凌晨,上游来水,弥河在寿光决口9处,丹河也决口5处,洪灾给寿光人民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寿光之灾,惊动中央,万余名消防官兵和外地企业救灾人员奔赴灾区,协助寿光人民自救。
  寿光是一个小城,在渤海南岸,人口108万,有菜乡盐都之称。此地民风纯朴,经济发达,人文历史厚重。有仓颉、王猛、贾思勰、陈少敏、王乐义、王伯祥等人物名扬华夏,是纸业龙头晨鸣集团和亚洲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所在地。
  弥丹河道决口,在近代经常发生,上一次是在1974年,距今已经过去44年,寿光有极少数人,目睹了当时咆哮的大水,领略了洪患之害,至今心有余悸。
  清朝光绪年间的1888年和1889年,也是七月,寿光大雨连旬,诸河泛滥。弥河在寒桥、纸坊等村决口,寒桥村被水冲没,只余朱姓、马姓两户房屋,村内水深五尺多,村南沟中流水三年。这次决口,有的口子长达百米。民国三年七月,在寒桥决口百余丈。南纸坊村被冲没,只余房屋四口,受害的还有西刘、饮马、寒桥等村。次年,风雨暴作,弥水溢坝。在寿光村名中,有口子村、王口村等,这些村名来历,均与河坝决口有关。
  有的志书分析了寿光洪灾的成因,一是降水过于集中,且暴雨频繁;二是境内坡降平缓,排水受外河及海水顶托,径流下泄缓慢,极易积水内涝;三是顺河道入境洪水量大,河道自邻县市呈扇形穿过境内,共计承泄3300平方公里的客水,集结汇流北部沿海地带入海,这些河道过去岸陡槽窄,堤防简陋或无堤防,抗洪能力极低,每遇洪水,即泛滥成灾。北部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更是屡遇水患。
  在弥河至丹河之间,旧有康河、尧河。康河源自其山,从纪台安家庄东南入寿境,经安致远墓前东折而北流,蜿蜒至稻田洼、谷家齐村入尧水。康河秋霖暴涨,淹没庄稼,为害巨大。尧河源出尧山,至尧沟镇后北流入寿境,经冯家庄、吕家尧河、康家尧水、谷家齐村、赵家辛章入潍境。尧河狭处可步越,干旱则涸,涝则汪洋蓄积,沿河无堤岸,庄稼多受其害。康熙三十六年,知县刘有成曾修堤防,为患顿减。
  有一年,暴雨成灾,雨水连绵四十多天。野外一片汪洋,庄稼尽淹。县衙要将灾情上报,恳请朝廷开仓放粮。县太爷便请来了稻庄村“太史”董帅民,帮助写灾情报告。董帅民在行文中,只用了两句话,就写出了洪水之灾,“尧丹弥桂,两虞白浪;七河交搭,一扫净光。”
  民国以前,官府轻忽民生,任其河道自然变迁,特别是有“寿光县,弥河串”之称的弥河。“堤防导溉,恒听其自然,有决塞则临时修浚,无所谓水利。”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河道治理,对县境内弥河、丹河等,多次进行培修堤防,修护险工,固定河床,兴利除害。从1951年至2008年,先后十余次对弥河清淤疏浚、坝堤加固、分洪筑堤、修建涵洞和拦河闸坝。1987年冬至1990年底,对弥河的综合治理,受到省市和兄弟县区好评,央视和山东卫视作了报导。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至于天灾,地震都能预测,莫说洪灾。台风从哪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只需打开手机就可查看台风路径、强度和走势。我国对台风的预测,已优于美日等先进国家。据了解,我国有近200部天气雷达、2500观测站、9颗在轨运行的风云卫星等供专家们研判。准确的预报,减轻了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
  台风预警是近几十年的事,在过去,自然灾害到来前,人们往往束手无策。我查阅了寿光历史上弥河洪灾的45次记录,并做了分析,天干为戊的年份发生了7次,戊辰年占了2次;天干为辛的年份发生了6次,且辛巳、辛丑、辛卯年份各占了2次;天干为乙、己的年份各发生了5次,且乙卯年占了3次,己巳年占了2次。从地支来说,寅年发生了8次,丙寅年占了3次。
  从1686年洪水算起,每隔约15年,就是一次洪灾:辛巳1701年、乙未1715年、庚午1730年、乙丑1745年;从1915年洪水算起,每隔11年左右,有次洪灾,丙寅1926年、戊寅1938年、丁亥1947,还有1964年和1974年的洪水;有些是连年水灾,如1730年和1731年,1745年和1746年,1888年、1889年和1890年,1900年和1901年,1914年和1915年,1956年和1957年,1962年、1963年和1964年。
  弥河在未治理前,害大利微。其利多在下游,海滩荒地为河水所灌,沉积淤土,斥卤下降,变为良田;依河傍水,赖以居之。但其泛滥成灾,损失太大。弥河本身并没有错,作为下游的寿光,对未来上游集中的巨量洪水至境,要加强应对洪泛的能力。弥河,永远是寿光人的母亲河,我们并不因她的决口泛滥,而改变我们对她的敬畏与崇爱。
  下一次洪水何时再到寿光来?没人知道,也许明年,也许若干年后,但肯定还会来的。当滔天的弥河水不再咆哮轰鸣时,当1.2万名消防官兵离开寿光后,政府肯定会对境内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按照遗忘曲线规律,若干年后,“8.20”洪灾的记忆就会在寿光人的大脑中逐渐模糊。
  “洪水猛于虎”,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在久旱无雨时,每个人都会有懈怠情绪和麻痹心理,极易忘掉“防汛是关乎寿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有备才能无患。”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寿光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