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成志铸信史
赫德英
戊戍新春的鞭炮尚在续响,于书桌前捧读文友葛怀圣送来的新作的《孙家集街道志》,实属一次愉悦的文字旅行。
纵观全书,体例完备,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文风端正;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于一体,上下几千载,首尾百万言,前呼后应,一切可记、可传、可戒之事糜不备载;博采群言,问俗采风,备参通例,众手成志,实属一部存史、资政、育人的成功之作,为一方史家之绝唱。
孙家集街道,历史悠久,荷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彪炳千秋的历代名人,首创冬暖式大棚蔬菜栽培模式,是中国绿色革命发祥地,是寿光的骄傲,国内外媒体聚焦探源之地。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守土尽责,集域内方志名家于一堂,集思广议,博采众长,殚精竭虑,分头实施,众手成志。经过九个月奋战,终成煌煌大卷。该书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厚今薄古,条目清晰。一方之业罗于书简,展卷可得,实为一方全史。
志书是记录一地之求是、信史之作,不加修饰地举纲述要、纵贯古今、简而不遗,备而不繁。《孙家集街道志》做到了时空上的地域性,内容上的广泛性,体例上的横排性,功能上的资料性,成为一地古今总揽。
志书在追求完美的同时,注重抓特点、写特色。文化是一方的血脉和纽带,承载着一地的集体记忆,寄托着一方乡民的共同追求,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孙家集街道志》在记录历史、记述事件的同时,且将孙家集地域的诗词歌赋、著作、摄影、绘画一并纳入,增加了志书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把乡风民俗单独列编,记述一方的生活习俗、时令节日、方言谚语、婚丧嫁娶、交际礼仪。让进乡问礼之人,一册在手,了然于胸。在文物名胜编中,记述了孙家集街道的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优特产。在附录一项中,列编了古迹考证、轶闻传说、沧桑今昔,展卷可得。录之供瓜棚豆架之下、酒后茶余谈资,可见编纂者的知识之渊博,匠心之独运。
一部方志半人物,志书第十编单设了人物,将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知名人物、劳动模范、历任书记镇长、现任班子成员,以章节区分,全面而系统,真实而无遗,打破了生不立传的八股模式,做到了章无剩句,句无余字,干净利落,文约而事丰。在编辑出版《孙家集街道志》的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孙家集街道人物》《孙家集街道村庄志略》,从而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孙家集街道志系列丛书,这是孙家集街道志的一大特色。
镇街有志,尤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木有根百枝丛生,水有源则众水长流;根深者林茂,流长者源远。四民有常业,六礼有仪型,岁时伏腊有常节,以周密的逻辑性,真实地再现一方历史,铭记一方乡愁,保存好一方民间的集体记忆。从而总结历史,汲取经验,阔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