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颖独到之作
陈文东
建党纪念日前夕,各地纷纷举办纪念征文,这原是情理中事,可又不免有些疑虑:面对几十年文学史的堆积特别是近年来题材的突破,新的作品是否会有所创意呢?读过几种杂志上的征文,或似曾相识,或生涩硬拙,总感到不如意。相比之下,《票房子》则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因了以往的习惯思维,许多作品只是单向度地描写共产党员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即或写到人情世态、普通民众的,也只是荡开笔去,作为衬托、铺垫之用。而《票房子》中,作者的视线不再紧紧追随地下党员老朱的行动,而是把它放在战争背景下人情世态的大环境中描写,把它作为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一部分,注意观照老朱的行动对普通人于六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小说的内涵大为丰富。
于六原是一个身材单薄的小石匠,是老朱同情他带他到票房子谋生的。他不懂政治不问时局,不知道什么是游击队和解放军,对人家说要“解放全中国”也很“不得要领”。他很蒙昧,但毕竟有着一双眼睛,他就不能不关注作为救命恩人的、长期相濡以沫的老朱的行动。于是,我们经由于六的耳闻目睹,知道了老朱在听说同志遇难后如何的心痛,知道了他企图破坏停靠在小站的军火车,以及他佯说去东北实际是给解放军送情报,终于炸掉敌人军火车、破坏供给线的行动。
对于老朱这样一位以身殉国的共产党员,正面描写一番也自有其可歌可泣之处,但作者却把它作为战争环境的一部分,同时还写出了于六对城里宽敞明亮的洋票房子的向往,写了老朱跟无家可归的女人自然而然的结合,写了于六跟乞丐们融洽的交往,写了票房子里人们生活和票房子外人们的闲言碎语,比较全面地展现了票房子内外的世态人情。作者花大笔墨在于六形像的塑造上。老朱跟女人的结合撩起了于六强烈的情欲,小说中几处描写的相当传神,甚至镇上人们关于老朱跟他伙用女人的传说也使他得到些微妙的安抚。但他们毕竟生活在战争的环境中。老朱的被捕给了女人以严酷的打击,而于六在遭受打击之时又开始了精神的萌醒与振作:他到山里寻找游击队,他到城里打探消息,老朱惨死后他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大梁,复仇的欲念开始活跃在他的胸中。当初,他未必会拒绝真的跟老朱伙用那个女人,而当女人成为兄长的遗孀之后,他却自觉而牢固地遵守道德戒律,摒弃了自己的欲念。小说最后,于六在与人们闲聊时不觉间就报名入伍一段描写尤为传神,他似乎是不自觉,又似乎是自觉地,他的思想意识还徘徊在入伍复仇的渴望与对票房子的留恋之间,他还没有自觉地清醒地思想意识。但无论如何,在目睹老朱的行动和惨死之后,在历经一段纷纭复杂的人生之后,于六已不是原来的于六了。作者对于六形像的塑造是比较圆满的,对于六思想状态的把握也比较恰切。
另外,小说基本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注意通过典型环境和细节塑造人物形像,但不少地方,特别是每节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又富有像征意味,意境悠远。小说的语言极有张力,适当取用的方言语词又使得语言格外生动而富有诗意。小说的题名“票房子”也是一个颇能诱人联想的意像:人生如旅,票房子意味着等待、意味着启程、也意味着中转。对于六、老朱和老朱家的来说,票房子是他们的谋生之处栖居之所,但票房子所包蕴的意味对他们也是同样存在的。事实上,这种人生意味自始至终萦绕在小说中,是小说意味隽永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