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篇散文
李泓卫
写好一篇散文,真的不难。难的是能够放低姿态,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真情实感如流水般,顺其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一点很重要。
众生芸芸,人们习惯了浮夸与虚荣。超脱于现实之外的东西,凌驾于传统思想之上,腐朽的思想纵容着肆意生长的欲望,在虚拟的空间里徜徉,漂浮的东西蒙蔽了人们的眼睛。人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沉下心来,想写点东西的时候,才知才疏学浅,无从下笔,感觉有些迷茫。知识面,阅读量是创作的基石,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我亦如此。记不清写过多少文章?可真想找出几篇读来颇有味道的作品来,才知囊中羞涩,寥寥无几。
正待写作遇到困境,无从下笔之时,县作协组织了一堂旨在提高文学爱好者散文写作水平的讲析课,如获至宝,珍惜尤加,辞去所有琐事和应酬,应邀参加。出乎我的意料,一下午的讲析课,讲的我们是茅塞顿开,心里敞亮多了。讲到精彩之处,拍案而起,看得出老师早已把对文学的热爱融到了骨子里,如此执着和投入,正是我们遥不可及,仰慕学习的地方。
这堂课老师足足讲了三个小时,老师越讲越兴奋,真有一种欲罢不能之感,随后老师主动延长了二十多分钟,就凭这一点有多少老师做不到?这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对文学与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是一种令人仰慕的做学问的态度。整整一下午文友与老师上下互动,从渴求的眼神中,迸射出那种对文学的渴望,化成一道耀眼的火花,暖了些许寒凉慌恐与失落,送走炎炎夏日,迎来爽朗金秋,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潜向熟思,习作有了方向,也便不再迷茫。
认真总结所悟有三:其一,华丽浮于表面的东西颇多,失去了散文独有的魅力,语言表达不够朴实内敛,真情实感不能顺其自然地流露,总有一种被扶着的感觉。
其二:主题不够鲜明,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或是偏离了方向,即使成文,读来平铺直叙,章节层次不够清晰,通篇有一种凑起来的感觉,没有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突出出来。
其三: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缺少深入细致地领会和运用人与景与物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景物的衬托,思想感情的描述,做不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体会不到情景交融,感情升华的精彩。还停留在人景物的单一的层面,不懂得相应成趣才能引人入胜,只为写景而写景,只为抒情而抒情,不会借力,太直白,没有深度。
也期待着自己,通过系统地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写出一篇好的作品,细读入味,再读渐浓,磁性般吸引读者,也便不负老师和文友的期望。
一篇好文章,不仅陶冶情操,更能够让身心得以愉悦,读来是一种享受!如茶:杀青!初揉!复揉!渥堆!发酵!烘焙!经过三番五次的细致入微的加工之后,茶便有了灵性,耐人寻味!千姿百态!没有类同!用心咂摸奥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