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10 22:12
鄌郚史志总编

郭建华丨近访浩然

  近访浩然
  初冬时节,我们前往河北省三河市看望阔别三年的著名作家浩然。浩然偕老伴已经在这里定居十余年,最近刚刚迁入二层小楼的新居。一向视昌乐为自己艺术生命的第二故乡的浩然,以惯有的朴实、亲切和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家乡的朋友,一丝不苟地在他刚刚出版的自传体小说《圆梦》上一一给我们签字、盖章。
  算起来,我与浩然的交往,已有十五个年头。1983年的初秋,曾于1960年在昌乐下放劳动的浩然,“文革”后首次来昌乐探望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我当时是县文化馆分管文艺创作的干部。遵照领导的安排,负责接待、陪同浩然,于是便有了初次的结交。印象最深的是,住在县招待所,看着无数双进进出出的脚,只有我和浩然脚上是款式早已过时的土里土气的黑塑料凉鞋。我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浩然,他笑笑说,这鞋结实。那时候,浩然经过了十年动乱的折腾,和其后遭际的种种非难,刚刚在文坛复出不久,他对文学界的同仁说,我还要开一茬晚花。这“晚花”果然就开了起来,而且开得蓬蓬勃勃,灿烂夺目。我粗略数算了一下,仅在这十五年间,浩然就发表、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十几部中篇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其中包括震撼文坛的长篇力作《苍生》和引人注目的自传体小说《乐土》、《活泉》、《圆梦》,总字数超过三百万。这期间,浩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其后是脑血栓,其后又两次复发,近年更因医治脑血栓发生医疗故障,医院报了“病危”。许多作品,是他抱病写成的。浩然说,作品是作家的生命。他以自己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生命力的顽强,不屈不挠地挺立于新时期的文坛上。与此同时,他还倾注了大量心血,以三河为基地,在冀东农村实施他的”文学绿化工程“,倡导成立了三河市文联,亲任主席,创办了旨在培养文学新生力量的《苍生文学》,出任主编,不遗余力地培养、扶植业余作者。
  十五年间,浩然先后五次偕女儿和老伴来昌乐“探亲”。我们也多次前往北京和三河看望他。应该说,浩然这十五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无论是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还是身体状况……但是他硬是挺过来了,而且在医院报了“病危”后康复不久,他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约,撰写八十万字的回亿录。这一切,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追求,一种“生当作人杰”的不屈信念。
  (原载《潍坊日报》1999年1月8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