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3 19:22
鄌郚史志总编

中国人不得诺贝尔奖也罢!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计划生育 移动到本区(2022-12-25) —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诺贝尔奖?
  原题:《华人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感言
  作者:吉彦波

  又一个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值得高兴,值得自豪。高兴自豪之余,又有点失落,有点遗憾,有点苦涩,有点迷茫:为什么我们大陆的科学家就不能得个诺贝尔奖呢?因为就连巴基斯坦这样落后的国家都有了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先例,我们再落后,也不至于比巴基斯坦落后吧?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也来上一个呢?
  是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歧视?应该不是吧。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歧视,在文学艺术上歧视,这我认为有可能。说人家在自然科学上歧视我们,猪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不相信。不是那个时代了嘛!
  是因为我们集中力量抓大事,不抓这小事?不对吧!我们党和国家对科学教育历来是非常重视的,且看每年国家省级什么课题之类有多少就知道了。这已经是常识了,不需要笔者在这里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话进行论证了。并且可以说,作为国家行为,投入也不少。可为什么我们就是这样不争气?
  是因为我们看不上这个诺贝尔奖?也不对吧!恐怕我们许多人,包括我这搞马克思主义的(和诺贝尔奖80000杆子都打不上),都盼望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得个诺贝尔奖,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那个扬眉吐气的奖台上呢。
  那为什么我们就是得不上这个奖呢?
  原因只有一个:环境(也就是个代词,大家理解吧)。我们没有产生诺奖的环境。
  我们的高校,现在几乎要规定教授上课的标准动作了,也就是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多了不行,少了违规(这是最近在兰州听到的某个高校的最新严格规定);高兴时手势如何打,痛苦时表情如何做,微笑时露出几颗牙;教案的层次标点如何用,每次讲课教案写多少字,每次上课对学生微笑多少回,提问几次,讨论几次;每学期点名几次,作业布置检查几次,批改几次;教学进度是一二一,齐步走,提前落后是违规,完不成进度是事故;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及格率百分之几,高分中分低分比例各有多少;一年发表几篇论文,字数多少算一篇------我们的刊物,已经规定了国家级省级地级版面费多少,一篇论文字数不得超过多少,标点如何使用,层次如何划分------我们的科研课题申请,规定那个详细,审查那个严密(因为笔者从来不报,所以没法具体描述,写的不生动不深刻不真切)------我们为什么就是得不上这个诺奖呢?
  科学,弄不得半点玄虚。科学,需要聪明的大脑--这个中国不缺少,中华民族人不笨,在国外那么多人得诺奖就证明了这一点;需要智慧的灵感--这个中国也不缺乏,叫花子都有(突然想起什么地方有个垃圾桶里有人抛弃的高级高点);但更需要宽松的环境,思想的解放,还需要持久的努力--抛弃短期行为。一天可以搭一个窝棚,一年也难以建好一座经典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修了几十年,荷兰市政大厅修了近百年,这就是经典,人类的宝贵遗产。
  标准动作能规定出大阅兵的严整方阵,但标准动作绝对规定不出美妙的个人独舞。科学规划是国家的,但科学研究是个人行为(我想强调:那动辄几千上万人的所谓科研,只是工程,不是科研,科研只能是个人行为;因为科研意味着创新,而新的东西是不可能同时在几千人的头脑中同时形成的,灵感是不可能按照计划去运作出来的)。在政治上统一思想可以求得稳定,但在科学上统一了思想就没有了新的灵感,新的发现,新的进步。
  每个有良知有头脑的知识分子都是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的。笔者渴望,给思想者以思想的自由,给科学家以研究的环境。让法律去维护社会的稳定平安,长治久安,而不要再去超越法律去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了。诺奖,你将成为民族进步的一个标尺------

  中国人不得诺贝尔奖也罢!
  文章原标题: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可以休矣!
  作者:海青

  每年一度,中国和华人的主流媒体都要为诺贝尔奖亢奋一次,如果有华人血统的人得奖,那就更是吃了摇头丸。海外愤青这一代人,是被中国崇洋媚外的主流媒体用诺贝尔奖洗脑三十年长大的,但到了海外,我却要大声疾呼: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可以休矣!
  1、诺贝尔奖代表当今科技的最高水平?
  这是个睁眼说瞎话的误导。为什么有的人过二、三十年才得奖?为什么爱因斯坦因为小小的光电效应得奖,而着名的E=MCC却不得奖?很多人看到了表象,却不思考显而易见的事实:光电效应是给物理学家Having fun的,得奖表彰没问题;E=MCC是划时代的发现,虽然大家都知道,但细节保密都保不及。卖个烂486还判你个叛国罪,真正对国防军事、国计民生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创造,能让你去评奖吗?!
  虽然诺贝尔先生希望科学能用于和平目的,但在全球争霸的世界上,这不过是种幻想。实际上每一项科学发明创造,只要有军事价值,必然首先用在军事领域,直到该该项技术已不再那么神秘、或商业价值远大于军事价值为止。"军事研究超前民用20年",这是出自一位西人朋友的口中的话。华盛顿郊区高速两边,茂密的森林中,若隐若现的建筑物里,只有上帝才知道里面研究的是什么。
  2、诺贝尔奖基金会严重政治化
  本人无意诋毁诺贝尔先生的高尚义举,但诺贝尔奖已严重的政治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其本身政治味道很浓的和平奖(老和尚)和文学奖(高行健)就不说了,其自然科学奖也不是那么自然。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而且科学家是需要钱的。
  官面上,钱是从诺贝尔奖基金会来的,是诺贝尔先生遗产的利息。诺贝尔奖单项合一百多万美金,每次加起来近一千万美金,再加上评审、组织等,实际费用就要翻番了。瑞典虽富,但按不到一千万的人口算,就不是一笔小费用了。诺贝尔先生去世一百多年了,诺贝尔奖从1901年发起,大概也发了一百多次了。这个基金会真神奇,中国说"富不过三代",它却能让死人的财产百年生辉,如此富豪们还培养富二代干嘛,直接成立个基金会, 不就稳赚不赔了?
  凡事一沾到"基金会"三个字,那钱的来源就复杂了,诺贝尔奖的无形价值超过百万、千万、万万,一个小国需要用她来证明自己在国际上的存在;某些大国,有的是钱,需要用她貌似中立的立场,为自己宣传。两者一拍即合,这才是诺贝尔基金会百年不倒的根本原因。
  拿人钱财,自然要为人消灾,诺贝尔奖的大部分去向明摆在那里,从这个角度讲,诺贝尔奖也不是只对中国人不公平。截止到目前,70%的诺贝尔科学奖发给了美国人,面对这一数字,“美粉”们自然要猛夸美国的教育如何启迪学生、美国的科技体制如何鼓励创新、等等。但这个70%却太让人惊叹、露了马脚,美国是科技领先,但这么领先吗?想必欧、俄、日的科学界心里不会太服气:诺贝尔奖不过是美国人在科学领域的奥斯卡奖。另一方面又跟那个“奥斯卡新装”一样,大家跟着起哄,多少都能分点汤喝,那就跟着混吧,谁让别人是老大来着。中国虽无搭顺风船的便利,但因没有自己人得奖而自惭形秽,就太自作多情了。
  当然洋大人们办事,也绝对不会象中国土财主、土恶霸那样,硬是把个大家都赚钱的足球联赛、百花奖,搀假搀得惨不忍睹、青黄不接,被世人唾弃。想拿诺贝尔奖,你怎么说还是要在相关领域, 能舞上它三扫把的,这也是诺贝尔获奖者值得大家尊敬的地方。
  3、现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多是学术剥削者
  现代科技,不象居里夫人那个时代,小俩口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就能出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过是个牵头的人,还有大量的助手、技术员、博士后、博士生,拿着微薄的报酬,贡献着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最聪慧的才智,他们默默无闻,是无名英雄,是被剥削者,其中有很多人是来自中国的中轻年学者、学子。虽然这些是目前科技体制使然,但至少令我减少了很多对着名科学家的崇拜。
  现代西方学术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而生产关系(教授和助手、博士之间)还基本停留在上上世纪手工作仿的师徒时代,师傅借教徒弟的机会,廉价占有徒弟的劳动。西方社会学者将博士后列为社会十大最低收入之一,就是对这种剥削的真实写照。
  西方学术界对青年学者的残酷剥削,造成西方的本地优秀青年,根本无法忍受,不屑做学问,因此只有靠来自第三世界的优秀青年补充其博士、博士后队伍。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西方世界的科技没落实际不远矣。
  4、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人
  媒体喜欢造神,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人,谁都知道做学问,辛苦;沽名钓誉,享受。研究表明,总体看,诺贝尔获奖者在获奖后的科研成果,在数量和水平上将大大下降。
  华人获奖者也免不了此人之常情。如杨姓学者,感觉他整个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人生,并赚得满堂红,错也没错,但就觉得国家为他的种种付出,特别的不值得。更有甚者,中国台湾获奖者李远哲,沦为政客,官至绿营行政院长,支持亵渎民主的陈阿扁,说他是分裂民族的罪人也不为过。
  中国媒体对诺贝尔奖的疯狂炒作,甚至可以忘记基本的常识:海外长大的华人不是中国人。受西方教育长大的很多华人,只是一个血统一张脸,连自己的娘老子都不放到心上的,如何能对遥远的敌对国有什么故土的情怀?所以才有上一次,被还有点叔侄关系的华人获奖者顶一句:我是美国人。臊得泱泱大国,脸面尽失,可叹中国只配当狗崽队的娱记,竟然登上了采访诺贝尔获得者的大雅之堂。
  结束语
  要点还可以一条条地列下去,不妨就此打住。总结起来,中国一没出钱,二没出力,三不是盟国,四不是堂兄表弟,别人凭什么把自己人都分不过来的诺贝尔奖,贴到中国的门上?中国人凑诺贝尔奖的热闹,傻冒得比刘姥姥进大观圆都不如。
  看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炙热的诺贝尔情结,我每年都要祈祷一次:中国的奥运战略已经够自欺欺人的了,再不要来个什么诺贝尔战略了。前者还是小事,后者可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中国不需要装点门面的诺贝尔奖,至今为止,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大陆的面子得失,是负数。就是对中国大陆友好的华人获奖者,国家为他们花了多少冤枉钱和精力,但对祖国的贡献,全加起来,都抵不上半个钱三强、邓稼先、或李四光。中国的科技战略应该是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文等方面真正需要的中长远规划,而不应该是金牌战略的面子工程,更不是追求洋大人们的喜好。
  中国人如果实在羡慕别人,就应该学习别人的评奖机制,把自己的科技奖、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的评审、验收搞得好一些,不要让它们变成个人或小团体谋福利、拉帮结派的工具,不要让它们变成假、大、空的论坛。如果中国做得好,等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上富强和科技发达的国家时,也许那帮高傲的洋大人们会主动地将诺贝尔奖的推荐表寄到中国,而中国也会觉得报名费不过是小费一份,那就开张支票吧。
  分享: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铁骨红梅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