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与潍人交往拾零
刘保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由范县调任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宰潍七年,颇有惠政,交往甚广,自己深感满意,诗云“七载春风住潍县”,潍人更是敬之,将他与周亮工、赖光表视为“三贤”,塑像建祠以祀之。本文就板桥在潍与潍人交往之事略述几则。
资助寒士
郑板桥知潍时,常便服巡察民情。一次外出归来,天色已晚,行至城南草庙子村,闻临街一破草房内传出琅琅读书之声,遂推门进去,见室内陈设简陋,满桌书籍,一位衣衫破旧但气宇轩昂的青年正在灯下专心读书。板桥言明身份来意,青年异常惊喜,遂倾心交谈。那青年姓韩名梦周,字公复,号理堂,因家贫,白日干活,夜晚读书,以求取功名。板桥听后,顿生爱才之心,当即解囊相助。此后,板桥对韩屡加资助,并予辅导,使韩学业大进,于乾隆十七年中举人,二十二年中进士。韩出任安徽来安知县,为官清廉。板桥曾向他索过徽墨,韩得信迅即邮赠,板桥为此写了《书古人论墨笔记赠韩梦周》。板桥去世后,韩梦周十分怀念他,在《板桥先生墨竹》诗中云:“我官淮南思一见,仙人已去凌霄殿”,“白发门生感旧事,楚江浪泣龙吟笛。”韩梦周因忤大吏被罢官,专治理学,著有《理堂文集》。
为韩镐写联
青年学子韩镐,字京西,与韩梦周同族,家贫,有才,县试名列前茅,气质与板桥相似,板桥甚为赏识,不断给予资助和指导。有一次,韩镐拿自己刚写的文章向板桥请教,正值板桥无事,便仔细看了韩文,指出其文章不足之处在拖泥带水,缺乏新意。板桥为了开异韩镐,便讲了欧阳修写“逸马杀犬于道”的故事,随后又为韩镐写了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联上还写了“与韩生镐论文”六字。对联是医治韩镐文章毛病的一剂良药,韩镐将其装裱后张之书房,以为作文箴言,苦练写作,终于在乾隆四十八年中了举人。
爱看修竹郭家园
板桥知潍县时,县署东南天仙宫东,有一南园,为郭伟业(字质亭)兄弟所有,故名“郭家园”。此园原是明嘉靖时刘应节的亭园,天启年间归郭尚友,郭增构旧华轩、知鱼亭、松篁阁、来凤轩诸胜。曾任饶州知府的郭尚友之孙郭一璐,又对亭园加以修葺,种竹甚多。后一璐侄伟业兄弟成了此园的主人。伟业兄弟能诗工书,喜结交名士。板桥来潍后,以文会友,与郭家兄弟来往甚密,公余时便与郭氏兄弟觞咏园中,乐趣盎然。板桥有《南园画竹赠郭质亭先生》诗:“我辈为官困杀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有时板桥客人来了,还借郭家园会客。乾隆十四年夏,御史沈廷芳路过潍县,板桥就曾邀他到郭家园游玩,沈有《过潍县郑令板桥招同朱天门孝廉家房仲兄纳凉郭氏园》诗,诗中描写郭家园景物道:“入门一围青雪林,森然迮地多嘉树。苍苔小径蜗庐盘,绀石幽洞董楦堵。”板桥有一段时间曾寓居郭家园,郭母寿辰时,板桥赠送了绿橘、香椽、橄榄祝寿,并写了《借寓南园,值郭质亭母刘太宜人生辰,送土物代柬》诗。郑板桥罢官返扬州时,曾赠郭氏兄弟丛竹图,写了《题南园丛竹图留别质亭先生四弟芸亭先生》,诗云:“七载春风住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板桥对郭氏兄弟情深意笃,离潍县以后,还不时赠画给郭氏兄弟,对郑板桥与郭氏兄弟的友情,清末金石学家郭子嘉在《潍县竹枝词》中赞道:“南园修竹几千根,贤宰时携客到门。最是拂衣归里后,逢人犹问旧华轩。”
与僧为友
郑板桥所到之处,不仅喜交文人,亦爱与僧人交往。在潍县期间,与恒彻上人成了好友。据《潍县志稿》载:恒彻上人是县城东北关帝庙住持,有戒行。庙内栽植了不少葡萄,每当金风吹拂,累累满架,珠攒玉垂,板桥到寺,一边与上人闲聊,一边啖葡萄,情深兴浓,岁以为常。恒彻上人的友情与关帝庙的生活雅趣,给郑板桥留下了极深印象,当板桥离潍时,写了一首《留别恒彻上人》诗:“隔城何处郁苍苍,落照松林短画墙。清罄一声天似水,长河半夜月如霜。僧闲地僻行难到,官罢云回别可伤。满架葡萄珠万斛,秋风犹忆老夫尝。”清末潍县文人在《竹枝词》中歌咏此事道:“关庙宽闲濠北隈,当年常迓郑公来。于今一半开为店,空忆葡萄满院栽。”
造就“谭板桥”
郑板桥知潍县时,在县署内干活的木工中,有一位姓谭名云龙的,人称“谭木匠”。谭木匠甚聪慧,犹喜临摹板桥书画。在衙内做工之余,每遇板桥作画,则侍立傍观,心会其妙。板桥见其好学,乐为教之,常对谭示范指正。不数年,谭木匠所画,酷似板桥,真伪几不能辨。板桥政务繁忙时,辄令其代笔以应付索画者。谭遂得用板桥图章,以重价出售所画,人莫辨真伪,其家渐富。佛航于源普有诗赞谭木匠曰:“三绝郑虔孰与俦,潍滨谭氏足风流。工师解学才人笔,不让前朝仇十洲。”谭又嗜金石,所著印谱若干卷。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惊其画神似板桥,因以“子犹”字之。潍人多称谭木匠云龙为“谭板桥”、“假板桥”。
喜结诤友
潍县城北流饭桥村,有一王俨,字畏之,性刚直,人有过失,敢于当面指出。此人好施乐与,遇到县里有义举,辄慷慨解囊,毫不吝啬。板桥跟他结为好友,每至乡,必进其家,访民间疾苦,王俨则直言不讳,板桥非常器重他,及罢官南归时,写留别诗以赠之。
表彰善人
潍县有一富户郭一鸣,性敦朴,乐善施,凡县里修城垣、建桥梁及一切大工役,均慨然带头出资,由是板桥重其为人,赠联云:“为善无不报;读书当及时。”
挽救赌徒
潍县贡生胥伦彝,颇富天资,文章亦佳,性嗜赌,冬日披毡博于赌场。板桥怒其不争,荐为某县书院山长。潍人咏其事道:“胥君生有樗蒲癖,腊月披毡一片青。不遇扬州郑风子,只应冻杀老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