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禹被许世友揪着领子骂;毛泽东:“这个人不能用了”
【《毛年谱(1949-1976)》(第六册)纪事本末(696)】1969年,毛泽东76岁。
1969年5月25日,毛泽东审阅山东省革委会负责人王效禹、杨得志、袁升平五月二十四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和中央的批复稿,批示:-照办。
-王效禹等的报告检讨了在山东发起-反复旧-运动的错误,提出十条改正措施。
中央的批复指出,山东个别领导在全省进行所谓-反复旧-运动,犯了严重错误。
这种错误是带方向性的。
5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中央军委办事组的工作汇报。
当周恩来谈到现在武汉在-反复旧-时,毛泽东说:个别的复旧是有的,但提-反复旧-的口号是错误的。
5月27日,审阅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本日报送的湖北省革委会五月二十五日关于解决武汉-反复旧-问题的报告和中共中央的批示稿,批示:-照办。
-湖北省革委会的报告检讨了在武汉市发动-反复旧-运动的错误,提出八条改正措施。
中央批示指出:在社会上错误思潮和无政府倾向的影响下,提出所谓-反复旧-运动,把矛头指向省市革委会、人民解放军和革命干部,把三代会首先是工代会置于一切之上,这样做,是不符合毛主席关于革命大联合、革命-三结合-和一元化领导的教导的。
9月22日中午,在专列上听取杨得志、袁升平、王效禹汇报。
毛泽东就正确处理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组织、坚持文斗不要武斗、工农业生产、落实政策问题等作了指示。
二十三日晨回到北京。
10月31日,审阅周恩来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有关解决四川问题的情况汇报的报告。
报告提出:目前,四川问题中央非过问不可了。
从九大以后,四川掀起-反复旧-运动,其性质与山东、贵州、湖北类似,矛头虽也是对着军队,工代会也要超越于革命委员会之上,但四川究竟有四川特点,一切表现在派性和武斗上面。
有必要先约四川党政军有关负责人来京商谈,达到团结,然后再扩大商谈范围。
毛泽东批示:-同意。
-王效禹(1914—1995),原名赵尧卿。
山东益都人。
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益都县段村支部书记、益都县七区区委书记、中共益都县委组织部长、渤海区党委干部科长。
1940年12月,任中共临淄县委书记。
1941年起,曾任清河军分区副政委、中共博兴县委书记、清河地委书记、清河军分区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中共渤海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山东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检查处处长,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德州国棉一厂副厂长,青岛市副市长。
1966年8月25日,青岛发生了震动全国的"825"事件。
当时职工和红卫兵出现冲突,职工保青岛市委,红卫兵反青岛市委。
只有青岛市政府副市长王效禹一人公开支持红卫兵。
1966年9月7日,毛泽东阅中共青岛市委崂山县-四清-工作团副团长、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九月四日给中央文革小组的报告。
报告中说:青岛市委崂山县-四清-工作团党委,不是号召工农兵坚决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而是要工人农民对学生进行教育,说吃着农民的饭,穿着工人做的衣服,不能去胡闹。
对学生不是叫他们在游泳中去学游泳,而是说服教育不准进城。
这是和中央对立的。
学生批判的方向是对的,组织工人农民支援批判对象,是方向的错误。
毛泽东批示:-林彪、恩来、陶铸、伯达、康生、富春、任重、江青各同志:此件请一看。
青岛、长沙、西安等地的情况是一样的,都是组织工农反学生。
这样下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似宜由中央发一指示,不准各地这样做,然后再写一篇社论,劝工农不要干预学生运动,北京就没有调动工农整学生,除人民大学曾调六百农民入城保郭影秋,其他都没有,以北京的经验告地方照办。
谭启龙和这个副市长的意见,我看是正确的。
请你们商议一下,酌定政策。
-九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毛泽东的批示和王效禹的报告,并就不准调动工农干预学生运动作了四条具体决定。
从此王效禹成为毛主席钦点的"革命干部",也成为山东造反派的头头。
10月9日,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后,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破例通知王效禹列席参加,从此,他初步联系上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
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文革领导小组负责人.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康生的儿子张子石,是青岛市教育局局长。
王效禹造反时紧紧抓住张子石,同康生建立了直接关系。
再加上王效禹以前就认识康生,因此有了政治依靠,王效禹在山东成为响当当的革命造反干部。
1967年1月19日,康生、王力通过张子石等人向王效禹打招呼,让王效禹在青岛市"抢班夺权"。
1967年1月,王效禹纠集23个群众造反组织成立青岛市革命委员会,任革委会主任。
2月3日,率青岛赴省夺权代表团与济南的25个群众造反组织联合成立-山东省无产阶级革命造反大联合革命委员会-(后改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
5月后,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济南军区党委、山东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务。
王效禹自从掌了山东大权,自认为有了尚方宝剑,数次调动上万山东枣庄、临沂等地造反组织的武装人员,直接到江苏徐州去武斗夺权,曾一度打跑了支持许世友批准的革委会的组织,占领了徐州。
到1968年,毛泽东明白,只有依靠军队才能制约各个无法无天的造反组织,任何人不能再搅乱军队了。
而王效禹却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不仅不听济南军区领导人杨得志和袁升平的,还时常给济南军区出个难题,对军区多名负责人进行批判。
1968年11月24日,山东省革委召开第五次全委会,借贯彻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之机,王效禹在全省发起"反复旧"运动,鼓动造反派重新夺权。
12月17日,济南"文攻武卫"占领馆驿街派出所,各地陆续开始强占公安部门。
王效禹认为,省革委生产指挥部有问题,12月5日派工宣队进驻,撤销了生产指挥部领导小组。
全省约40%的县市革委会被推翻或改组。
山东省重又陷入混乱之中。
在王效禹"反复旧"运动影响下,一些省市社会秩序出现反复,直接影响生产运输,引起国务院的重视。
在对待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的问题上,王效禹拒绝解放谭启龙,长期拖着不办。
周恩来等人对王效禹极度不满。
王效禹倒霉的导火索是在"九大"上。
已陷入四面楚歌的王效禹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这时候还在那里自我感觉良好。
在"九大"预备会议的小组会上,许世友因为徐州问题质问王效禹。
王效禹不仅不认帐,还当着大家的面顶撞许司令,和许世友辩论起来,强词夺理。
本来就一肚子气的许世友立时火冒三丈,他原本就瞧不起这个王效禹,这时当场揪住王效禹的脖领子,指鼻子就骂开了,并要揍他,吓的王效禹立刻闭了嘴,再也不敢吱声。
"九大"一结束,济南军区和济南、青岛的27个人没让返回,就地在北京办学习班。
1969年5月20日,中央决定,增补军区负责人袁升平、李水清、李耀文等人为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
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发[69]26号文件,开始揭发王效禹的问题。
29日,济南军区、山东省革委会召开联席会议,王效禹作了检查,对他进行批判。
他虽然还挂着山东省委的一把手,实际上已经被拿下,靠边站了。
会后,由杨得志、袁升平主持山东的工作。
1970年4月26日,毛泽东到达济南。
上午,在济南同杨得志、袁升平谈话,汪东兴参加。
杨得志汇报到王效禹阻碍谭启龙出来工作时,毛泽东说:谭启龙老老实实,现在好几个省都要他去工作。
准备叫他去陕西工作,换换地方也好。
毛泽东询问白如冰、苏毅然 的情况,杨得志答:白管财贸,苏管工业。
毛泽东说:好,这就树立了榜样。
完全搞青年班子不好,还是老、中、青,军、干、群,但是要重视青年。
二月逆流几个老帅、老干部,都是九大的中央委员,就是谭震林不是。
政治局里有叶剑英、李先念,搞多了通不过。
组织处理要慎重些。
王效禹这个人不好,王效禹的问题早有个别同志向中央反映,你们党委也不好说。
这个人不能用了,你们不选他(指济南军区党的代表大会——编者注),我也不选他了。
1970年6月12日,中央军委撤销其中共济南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职务。
197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撤销其省革委核心领导小组组长、省革委会主任职务。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其开除党籍。
1995年3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