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昌乐中学党团组织的活动情况
县政协委员吕从祥
一九四八年四月昌乐解放,于同年八月我们接管了昌乐一中,并开始了紧张的招生工作。全校共招收初中一年级八个班,初中二年级两个班,初中三年级一个班。另外,还招收了两个师范班,共招学生八百余人。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上级派党员干部到校工作,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党员有李惠远、夏加、林一生、李平、王立光、张丽、卢连生七名同志。李惠远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夏加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当时,党的活动还是不公开的。
在这期间,正值淮海战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配合双减(减租减息)运动,对学生进行反奸诉苦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下乡宣传,动员学生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一九四八年冬,由学校历史教师姜仲明带领三名学生组成慰问团去淮海战场作战地慰问,他们回来后,用亲闻目睹的英雄事迹,向全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一九四九年春天,大军南下,解放了南京。当时,学校又动员两名教师和三十二名学生南下支援解放战争。还动员了一百三十名学生到淄博地区参政。不久,地委从我区青训班的毕业生中派了秦炳礼、刘振华、韩铎等九人进驻一中,开始秘密筹建团的组织。全校首批发展了刘树文、郭伟华和我三名同志入团,由党员卢连生任团小组长。一九四九年“一二·九”,党团支部公开,青年工作活跃起来,到年底团员已发展到五十名,全校建立一个团支部。卢连生任团支部书记,我任团支部副书记。一九五○年冬,土改开始,卢连生调地区公安局任政保科科长,团支部书记由我代理。
一九五○年十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学校党团组织在全校广泛开展诉苦教育,阶级苦、民族恨,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忱,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一九五○年赴朝二十八名,一九五一年赴朝三十二名,一九五二年赴朝三十五名,共计九十五名同学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土改初期,学校党团组织发动师生广泛宣传“土改法”,组织师生排演了大型歌舞剧“白毛女”、“三世仇”。政治教师贾守武(共产党员)扮演黄世仁,其爱人郭丽新老师扮演白毛女,由一名学生扮演杨白劳。当时地、县在南郝乡进行土改试点,学校奉命前往演出,时值寒冬腊月,天上飘着雪花,有的老大爷和老大娘拄着拐杖从七、八里之外赶来看戏。当演到黄世仁强迫杨白劳为卖女儿按手印时,五千多名观众愤怒地气氛达到了顶点。观众有的扔砖头,有的扔石子,痛打“黄世仁。”此剧的逼真演出,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对推动我县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起了积极地宣传作用。以后为配合土改运动,学校又成立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由三百名师生组成二十个宣传队,下乡演出“活报剧”,宣传土改的伟大意义,组织广大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学校还派出政治教师贾守武带领两个师范班去安邱县参加土改,在实际工作与斗争中锻炼学生,提高了同学们的阶级觉悟。
一九五○年冬和一九五一年春,镇反运动先后开始,学校党团支部组织全校师生投入了这一伟大运动,通过阶级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阶级觉悟,全校师生掀起了检举揭发的高潮。初三学生史延茹(益都县人),写信给校党团支部,揭发其母亲有严重政治历史问题。吕明喜同学写信给本村农会,揭发其父亲的不法犯罪行为,后来,他同家庭断绝了关系,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长为一名海军干部。当时,如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一九五一年二月,学校党支部书记李惠远同志调青岛市统计学校任校长,副书记夏加调北京人民大学速成中学任校长。调邢振华任昌乐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党员有高秀德、周建一等五人。
一九五一年七月,全校发展到二十个班,一千多名学生,随着形势的发展,当时的团支
部已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为加强学校的青年工作,学校建立团总支,下辖二十个团支部(每班一个支部)。当时由我任团总支书记,张传武同志任团总支副书记。这个时期,学校的党团组织十分活跃,组织生活很严格,每周四下午为党团活动时间,每月不少于四个党团日活动。一个党团日过生活会,个人对照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同志间进行开诚布公的批评帮助,生活会开得既严肃又认真。一个党团日用于党务工作,一般研究党、团发展以及党团工作的安排等。解放初期,学校党的发展工作十分严格,每年全校也不过发展一至两名同志入党。团员发展比较多,那时,青年学生上进心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每年发展近二百名青年入团。每月一般用两个党团日进行党团课教育,主要进行党团基础知识,党的奋斗目标、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等思想教育。一中,解放以来,在昌乐县的文化教育史上,可称之谓昌乐知识的“摇篮”。三十多年来,她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和骨干,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之材。回顾解放初期这段工作和生活,虽然时过三十余载,但我常常因自己一生曾有幸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从内心里引以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