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必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善良、文雅有味道的人,一个对生活有更多思考和体验的人,一个有良知有警醒有责任的人。写作,能自我愉悦,也能愉悦他人,更能让世界变得灵性和丰富。
【昌乐作家专栏】
文学专栏定制:sinoat@163.com
|
落叶飘飘忆童年
作者:肖金光
时值深秋,天已渐凉,望着那秋风中飞舞的片片落叶,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儿时那深秋落叶时的情景。
那时节,庄户地里缺柴烧,每到深秋季节,当地里种完小麦,坡里收完地瓜干,农家里的活计便清闲下来,唯一要忙活的,就是清晨早起去村外的树林子里搂树叶子当柴烧。
记得我十岁那年深秋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鸡刚一打鸣,我便被父亲从睡梦中叫醒,一边穿上厚厚的棉衣,一边睁开睡意惺忪的眼睛,极不情愿地跟在父母的身后,走出家门,来到了村外。放眼望去,只见空旷的田野里,尽被一团漆黑朦胧的夜色笼罩着,只有路两旁那高大挺拔的杨树,在微弱星光的映照下,如同两排肃然直立的哨兵,默默地守护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和那不远处还在睡梦中的村庄。风儿不大,迎面吹来却有点凉,凉得使人徒添一丝寒意,只有那依然顽强地停留在枝头的树叶,在风儿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细微的轻响,不时间,一片片落叶在秋风的吹动下,晃悠悠地飘落在地上,飘落在那早已收获过的田野里。只有那村庄内传来的此起彼伏的雄鸡打鸣声,倒是给那片清凉寂静的田野增添了一缕生机和活力。
迎着晨风,我们一家人很快来到村西三里外的西洼地,这儿地势低矮,中间一条小溪自南朝北涓涓而淌。小溪两旁全是一片密密的杨树林子。走进树林,我们便在落有稀疏树叶的草地上忙活开来,父亲在前用镰刀割着枯黄的野草,母亲随后用耙子把野草和落叶搂成一堆,而我则在旁拿着手电筒给他们照着明。正干得起劲儿,忽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惊恐而出,慌乱间在我们身边蹿了几圈,然后朝小溪那边蹦跳而去。我急忙拿着手电筒,朝兔子蹿去的方向追去。等来到小溪对岸,四下里张望,却再也看不到那兔子的踪影,心里感到一阵的懊丧。叹气间,借着灯光,我发现这边的落叶比那边的多了很多,急忙高兴地转身朝父亲吆喝起来……就这样,当东方泛起片片红晕,晨曦洒满树枝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推着一车似小山般的落叶,满载而归。
伴随着门前那落叶柴禾垛的一天天长大,乡村的冬天悄悄地来临了。清闲下来的大街小巷,天天飘荡着农家摊煎饼的清香。隔三差五,母亲总是把泡好的煎饼粮食放在灶房的鏖子边,然后抱来垛在门前的落叶,用火柴点燃,轻轻地送入鏖子底下,霎时,一股火苗从鏖子底下四下泛出,那红红的火苗,在欢快的跳动中,映红了母亲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温暖着那间不大的灶房,使灶房内暖意融融,仿佛置身于那温暖的春天,让人感到十分的舒适自然。在片片跃动的火苗中,一张张热气腾腾的煎饼,便会在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中飞出,轻轻地飞落在那渐渐隆起的煎饼筐子里,从那一张张熟透的煎饼中,我似乎闻到了一丝落叶的清香。
摊完煎饼,已是夕阳西沉。勤劳能干的母亲便又抱来一筐落叶,在堂屋内的地锅子里燃起,那欢快跳动着的火苗,钻进后边的火炕,穿过墙体里的烟筒,一股炊烟便在昏沉的暮色中袅袅升起。伴随着一缕缕在清冷中弥漫开来的炊烟,一阵阵掩不住的玉米地瓜粥的浓香,在农家院内悄悄地飘散开来。就着咸菜,喝着香甜的玉米地瓜粥,吃着沾满香气的摊煎饼,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吃饱喝足,全家人爬上那被落叶烧热的土炕,钻进那暖和舒适的炕头被窝里,听母亲讲那过去的故事,听父亲说那聊斋的传奇,冬天的寒冷在这方用落叶烧热的土炕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快乐的童年,在那秋风萧瑟落叶飞的时光里悄悄地度过,就是那一片片飞舞的落叶,用它那无私的奉献,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严寒。如今人到中年,可我心中对那深秋时节飘落的片片树叶钟爱依旧,情爱依然。
|
|